谢谢邀请,前几天刚好发过一篇论文,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的,今天再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有关宋太祖之死的问题,历史上说法很多,大部分都是说被他弟杀的,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976年一个下着大雪的夜晚,赵匡胤屏退左右,单独与他的弟弟赵光义在宫内喝酒。突然有人从烛影中隐约看到赵光义时而起身,时而避让,好像在推辞什么东西。不久,又看见赵匡胤手持柱斧在地上猛戳,并大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好为之”。说完二人就都回去睡觉了。第二天赵匡胤就驾崩了,不久,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一个千古之谜就此诞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烛影斧声”的由来。
宋代以来,人们对“烛影斧声”之谜说法不一,说法鱼龙混杂。有的说是赵光义酒里下药毒死的哥哥,也有说赵匡胤是突然病死的,还有的说是宋太宗调戏宋太祖妃子,事败后用斧子劈死的赵匡胤。总而言之,这些说法有一个共同说法,那就是宋太宗有弑兄篡位。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太可能。理由如下:
1.时间不对。有关赵光义弑兄的记载,在晚清以前是没有的,因为没有任何史书记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赵光义弑兄自立的人是清末民初著名历史演义小说家蔡东藩在他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里提出来的,这是历史小说,不是正史,清末民国那段时间,历史演义小说非常流行,很多说书艺人喜欢拿着演义小说做说书底稿,为博眼球,不少人进一步添油加醋,传过几手后,事情越说越玄,于是就是有了前面说的一幕。
2.漏洞百出。在“烛影斧声”里,宋太祖是被宋太宗用斧头劈死的,这种说法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因为“烛影斧声”里的“斧”不是程咬金抢劫用的开山斧,而是一种小型礼器“玉斧”,这种小玩意都没开封,也很容易碎,试问怎么“劈死”人?
3.不合事理。如果真像野史记载的那样,大家都知道的事,赵匡胤的儿女能不知道?有人可能会说,就算他的儿女都知道,但肯定不敢说,因为现在的皇帝是赵光义了,怕这样祸及全家。真是如此吗?熟悉《宋史》的人肯定知道,赵匡胤的子女,不都是软弱无能之辈。比如说,赵匡胤大儿子赵德昭曾经因为赵光义的一句话,就负气自杀了,如此性格刚烈之人,如果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这样被赵光义谋杀的,怎么可能会没有表示一下反应?所以说,这也不合事理。
4.兄传弟有依据。熟悉历史的人都会知道,从唐朝到宋初的这几百年时间,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原文化受少数民族影响很深,在皇位继承上也有深刻影响:第一、打破前代父传子的传统。第二、名分比血缘往往更重要。比如,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虽有亲生儿子,但依然把皇位传给了侄子,吴越国主钱佐也是如此。还有玩的更溜的,后梁太祖朱温有亲生儿子,还是想把皇位传给养子,后来他儿子发动政变杀了他,才作罢。后周郭威也是不传位给侄子李重进,把皇位传给养子柴荣。
5.赵匡胤的确是安排传位给赵光义的!因为在宋太祖晚年,宋太宗的爵位和职务在当时都是标准的皇位继承人,从五代一直到宋初,皇位继承人的标志都是以亲王担任首都行政长官,也就是“亲王尹京”。比如,后梁太祖朱温最开始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养子朱友文,朱友文当时职务:博王、开封尹。再如,后晋石敬瑭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侄子石重贵,石重贵当时是什么职务?郑王、开封尹。还有,后周柴荣,继位前是晋王、开封尹。
而赵匡胤时期,这个职务一直由谁担任呢?赵光义!所以,即便赵匡胤想把皇位传给儿子,第一步也改是免掉赵光义的开封尹,但他从没这样做过。宋太祖确实想把皇位传给赵光义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对自己两个儿子在爵位上可以说是百般打压! 没看错,因为他始终没有给自己儿子封王。宋太祖死的时候,他的嫡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了,但始终没有封王,赵德昭封王也是赵光义当皇帝以后的事了。宋太祖小儿子赵德芳当时职务是贵州防,七品官! 更不值一提。
6.赵匡胤死亡揭秘。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呢?我的观点是应该是脑血管疾病导致,根据《帝王的健康与政治——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记载:“和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皇帝家族都具有肥胖、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遗传基因,及压抑的宫廷生活等环境因素影响,使脑血管疾病成为宋代皇帝们最常见的疾病,且具有言语障碍、行动不便等共同特征。”
综上,我认为赵光义是赵匡胤认定的皇位继承人,因为在当时他是唯一具有法律效应的宋朝皇位第一继承人,而且在赵匡胤在世期间,赵光义的储君位置一直都很稳,没有任何被废迹象,所以他实在不需要也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去毒杀哥哥,所以也缺乏作案动机。
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风云。那他的死究竟谁是真实的凶手呢?
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别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前史上一宗古怪的悬案。
第一种说法:赵匡胤死时的“烛光斧影”。
据《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一起说:“好做好做”,当夜赵过夜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
据以上说法宋太祖把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但又为何历朝历代都是把皇位传给嫡长子,即使不是如此也是在众位王子中发生。而大宋的传位方式,是不是与前史不符;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让人沉思不解;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和三子早年就没在了,二子赵德昭,聪明威武,才智过人,性格温雅而勇敢,是赵匡胤的抱负接班人;然而皇位被叔叔攫取,自己也被逼而亡。四子赵德芳二十三就去世了。从中不难发现,赵匡胤的四个儿子都不在了,暗地黑手都指向了赵光义,事实如此吗?所以在赵匡胤暴死之前,其弟当晚伴随喝酒,并发生了“烛影斧声”这么的事情。
第二种说法:因女人生恨
据《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胤病中昏睡不醒时深夜调戏花蕊夫人,惊醒了赵匡胤,并用玉斧砍他,但无能为力,砍了地。所以赵光义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赵匡胤,逃回府中。
第三种说法:王继恩假传圣旨。
据《涑水纪闻》里说:太祖去世时已是四鼓。宋皇后叫内侍王继恩把皇子德芳叫来。王继恩考虑到太祖早就计划传位于晋王光义,却找来了赵光义,进宫后,宋皇后问:“是德芳来了吗?”王继恩答复:“晋王来了。”宋皇后惊诧莫名,后来俄然觉悟,哭着对赵光义说:“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
第四种说法:金匮之盟”的真伪
听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承继兄长的帝位,是他妈妈杜太后的定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假如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赵匡胤表示同意,所以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即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即是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
以上四种死因,小编倾向于第一种说法,由于赵匡胤身后,赵光义不比及第二年,就转换年号。改为兴国元年。这就打破常规的刻不容缓,只要一个解说:抢先为自已“正名”。是不是他心里有鬼?
最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赵光义的子孙子孙却相信他的老祖宗“杀兄篡位”的说法,把皇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子孙。
听说宋高祖赵构没有儿子,谁来承继皇位呢?大臣们谈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定见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当在他的子孙中挑选接班人。起先,赵构对这种谈论严加斥责。遽然有一天,他又改动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到了“万岁殿”,看到了当日的“烛光剑影”的悉数惊景,并说:“你只要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有可能有一线起色。”所以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而且把皇位传给了他。这时离那个血腥的恐惧之夜已经有187年了。
这恰恰说明晰:赵构承认了先人的罪孽,也给了赵匡胤之死一个基本的答案